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吴鸣
  文章
「品吴鸣“新紫砂”非常之味」

前一篇 转移紫砂艺术固有概念的东方之美

      紫砂陶瓯之上品,无论置案头静观或捧掌中摩挲,俱能与你心灵相通,心意相融,相对把玩日久,愈是有味。“味”是什么?形而上之,气息也,境界也,独特的意象、纯正的技巧、深邃的思辩铸就的精神家园也。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陶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宜兴紫砂工艺厂创作室主任吴鸣先生的作品被誉为“开紫砂现代陶艺先河”的“新紫砂”。其作品百余件(套)数十次获国际国内高奖,在陶艺界很有影响的日本美浓国际陶展上曾梅开三度,获评委奖特别奖等殊荣,应邀参加夏威夷大学东西方陶艺联合研讨会等多种学术交流活动,成为紫砂新流派的领导人物之一。业界和社会赞美之词极多,而笔者最认同的赞词是:“非常有味”。

      漫步这片精神家园,如行山阴道上,鲜活风景目不暇接。《独此一族》壶塑造的不是一般意义的鸟,她抽象了鸟类的某种精神,形体、肌理、色泽都对自然之真进行了背叛,洋溢着情趣、机趣、天趣:《小屋春秋》壶是对茅草屋的“大写真”,壶体为茅屋状,残破而不失暖意,“破缸爿”压住随风欲舞的“乱茅草”,屋盖下伸出的毛竹权充壶嘴和壶把,于中体会“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苍凉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几多况味,意境妙绝!《竹君子》壶则取竹子“刚而直,虚而节”的“君子”风度,组合变形似乎随意,形态极新却折射着严谨精到的传统法度。

      “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本体,再没有人能凝固于往昔的日子里”(李嘉诚)。传统是历代创新汇流而成,而创新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有的是革命性突变,有的是渐进性改良。吴铭的“新紫砂”,不满足于“似曾相识”的变革,与千锤百炼相沿成习一整套传统紫砂“语言”和由此形成的稳定“语境”拉开了距离,冲击了“往昔的日子”,有大刀阔斧、革故鼎新的气势。“标新立异”要接受社会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新异”做到不不易,“新异”做到不易,“新异”并不天然和成功划等号,必须经得起品位和回味。吴鸣在工作日记中抒发心声:“我希望从新的观念、新的构成、新的形态,带着我的思想与审视、泪汁与欢欣,甚至生命,融入这圣洁的陶土”。吴鸣新紫砂的境界正是从“夸父逐日”式的虔诚生发而来,从“屈原问天”式的艰辛中营构的,其中涌动着勃勃的生机。

      不少品类的工艺美术的发展似乎都存在从实用形式向精神形式嬗变的模式。远古的陶鬲陶鼎是放在篝火上烧煮食物的器皿,渐成精美的即用烹饪又代表权势的青铜鼎器,最终成为代表国家至高权力的“九鼎”;尖底陶瓶是古人汲水容器,以后由青铜铸成置于座右的“欹器”,成为行为规范的象征。实用向审美衍变,最终异化为唯美的纯艺术。以次观察紫砂陶艺的发展链条,它从单纯的泡茶饮水之器发展为“方非一式,园不一相”的精美茶具,是走到演化模式“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中间段,向纯粹艺术形式的跨越正在“现代陶艺”思潮的冲击与渗透中实现。吴鸣在他撰写的论文中提到“现代陶艺形式的出现,恰恰是观念变化的产物,是文化层次提高和现代思潮冲击,是人们为适应现代社会形式需要的结果。那些追求个性、注重内涵、形象独特、融入现代因素的作品,给原有紫砂传统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使之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及余地,扩展了生命力。”这种认识与他的创作实践是同步、合拍的,而难能可贵的是,他是起跑线上的先觉先行者之一。


      吴鸣的消解了实用功能的“新紫砂”作品,往往有一个很“旧”又很“酷”的名称,像一把钥匙,引领你走进审美的迷宫。

      《庄子·子非鱼》壶,通体錾刻的波浪纹样中拱出略带鱼吻意味的壶嘴,从中或许能捕捉到一点“鱼”味,而整体却徜佯流动着远古与时尚浑然一体之气,给传统哲学经典命题作出了一个现代文化图腾。吴鸣的定位于纯艺术的“新紫砂”对欣赏者的想象联想是一个解放,使“玩”壶成为主动参与审美的过程,从中享受积极感受的精神愉悦。

      《月圆月缺日相长》壶造型极其简明,半球体上一个月牙缺口,形成与欣赏者互动的审美的磁场,月圆月缺日子无穷无尽,人“壶”之间的对话也绵绵无穷尽。吴鸣的“新紫砂”也不是自我封闭的“象牙塔”,时尚和生活是鲜活的主题。

      《奥运2008·体操》是系列组壶,吴鸣意念飞扬,借题吐胸中块垒,幽默了一把,矫健的运动员塑作圆鼓鼓的球体,实属匪夷所思,笔者难于作恰切的分析,还是他自己对现代陶艺的理解说得清楚:“这个实体本身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形、色、空间处理后,这个实体所传达出来的是作者创作的心理审美过程――所思、所想、所喜、所怒、所哀、所乐,……它带有文学的精神生活痕迹及文化因素……只是表露作者心境的工具而已”。

      吴鸣坦言,搞“新紫砂”承受了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客观和主观的,这决不是故作矫情之言。 近年来陆续有尝试者,或饱受非议,或孤芳自赏,或浅尝辄止,或铩羽而归,很少能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市场的接纳,而吴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断赢得共鸣,扩大着“新紫砂”的创作平台,他得到幸运女神眷顾的原因何在?

      吴鸣聪明又固执。紫砂是举世无双的独特的文化资源,“新紫砂”不仅没有割断传承的“脐带”,而且强化了传统血脉的搏动。吴鸣对紫砂“五色土”的艺术潜质有独到的理解,从作品自身的要求对紫砂泥的选配、锻炼、调制进行处理,无论固有内质、天然肌理都美轮美奂,与其它“现代陶艺”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吴鸣对紫砂传统技艺的精华有精深的研究,尽力掌握特征和内涵,对传统的“基因”提炼优化,运用自如,“新此砂”意念和形式焕然一新,而塑、捏、刻、画等制作技艺上直追传统紫砂名家手段,笔笔精到、处处道地,几乎无可挑剔,与其它“现代陶艺”相比显示出深厚的“传统”个性。他摒弃外来文化强行嫁接的生硬剥离,把艺术之根根深深扎进紫砂的“本土文化”之中,吸取紫砂人文精神的滋养,在紫砂的古老的树干之上,抽出茁壮新技、盛开灿烂新花。

      “功夫在诗外”,此话虽是老生常谈,身体力行却不易。吴鸣喜欢浏览诗词文论、习练书法绘画,偏爱民俗杂艺、关注艺术潮流起落,往往撞击出灵感的火花,摩擦出思维的霞彩,“好风凭借力”,孕育出“有意味的形式”。《云中子》、《寻求生命》等作品质朴浑厚的体量、空灵透达的孔洞,传递着远古石器、河姆渡陶器、良渚玉器的信息,《包容天地》、《生命状态·进》等作品几何块面的组成,和谐包容、映衬变幻,既得力于现代块面结构的美美学学原理,也透露着“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也许是妙手偶得,却必然是厚积薄发。吴鸣在开放的艺术视野、多元的文化氛围中,不浮浅、不浮躁、不浮夸,在旺盛创作中,追求“大味必淡,大道归真”的真谛,使紫砂陶艺扩张了生命活力,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2007-10-18 14:23:17 |  浏览 (1311) |  收藏 |